山兰稻是黎族的山地旱稻,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筛选出来的适宜干旱地带种植的稻种。早在原始时代,勤劳的黎族人民及其先民就能根据海南的独立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用自己的双手培植出适于旱地、刀耕火种的旱稻品种——“山兰稻”。1932-1933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崖县(今三亚市)发现了“庞粒”的野生稻种,在保亭亦有类似的野稻栽培种发现。史书记载:“山稻,种于内图及黎山中,燔林成灰,因灰为粪,不需牛力,以锥土而播种焉,不加灌溉,自然秀实,连岁有收,地乃去之,更择它处。”山兰稻虽好,但种植却不易,需经过砍伐树木、焚烧、下种、看护、除草、收割等一系列的生产过程,属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
山兰稻依靠露水和落叶获取生长必需的水分和肥料,结出稻穗。成熟时节,稻粒会从绿色逐渐变红或变黄,稻杆的颜色也逐渐干枯老化变红或变黄,成熟的山兰稻果实和稻秆的颜色都是一样的,人们将称红色的称为“糯霞稻”,把黄色的叫做“花梨糯”。漫山遍野的山兰稻穗,色彩艳丽,很漂亮。苗族用山兰加上各种树叶,制作的美味的色饭,是苗家特有的风味美食。
山兰米,它是一种黎家独有的旱生山兰糯稻谷,种植时不施任何化肥,是正宗的“绿色食品”,具有独特的米脂芳香。有关资料记载,“其粒绝白”,“一家煮山兰饭全村香”,营养丰富,是黎族迎接贵客的珍品。用山兰米酿的酒称为山兰酒,由于具有独特醇厚的芳香,有“黎家茅台”的美誉。